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建设中期评估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10-23 编辑:刘意泠 来源:复旦智能评价与治理

根据中央网信办的有关工作要求,近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组织专家组对包括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在内的华东地区六家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教育)进行中期评估。2023年10月17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干部魏儒平,国家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专家组副组长、浙江大学黄萃教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线上参会),中南大学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吕鹏教授,组成专家评估组赴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和评估工作。

上午9:00,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召开基地评估座谈会。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基地主任陈思和,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文科科研处基地办公室主任李琬,基地副主任赵星,基地副主任王乐及基地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IMG_256

陈玉刚部长在讲话中回顾了基地的建设历程。自2021年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实验基地以来,复旦大学高度重视,成立了实体化科研机构作为研究主体开展工作,并在空间、经费以及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了实质性支持。基地通过自身努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差距和不足。希望此次专家组的到来,为基地建设和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赵星副主任汇报实验基地的建设进展。近两年来,在指导部门、学校及校内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已顺利实体化运行,阶段性完成了评价研究和治理实验的建设主体、应用主体搭建,产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在场景建设方面,以高校为主要实验场景,积极拓展学术联合体、政府及行业企业多种应用场景。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完成复旦大学学术成果典藏平台、复旦大学学术成果认领平台,并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学术评价的实验。通过各类渠道、平台发表资政建议,除论文、专著等学术成果外,基地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制定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作为教育特色基地,基地也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智能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积累经验。评估组肯定了两年来基地在特色建设和成果产出方面的成效,建议基地进一步思考发挥复旦大学人工智能、科技政策、高等教育研究等相关学科优势,深化基地特色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地在智能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下午14:00,评估组来到基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实验基地也派人参加了走访。评估组现场考察了基地的办公场地、公共实验场地,听取基地相关实验场景的现场演示汇报。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金海燕陪同调研并致辞。金海燕副书记对专家评估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智能社会治理是当前特别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复旦大学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此次评估是对基地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和有力促进,对于进一步推动智能社会治理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专家组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基地进一步完善实验场景设计,推动智能社会治理研究的深化。

赵星副主任重点介绍基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智能学术评价的实验过程。基地副主任王乐,基地副研究馆员谢琳分别介绍基地在学术评价治理基础设施(学术成果典藏平台)以及数智化大学教材方面的建设成效并现场演示。在座谈交流中,评估组专家、基地成员以及兄弟高校同仁围绕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实验场景搭建、基地未来发展等展开深入交流。

基地将认真对待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围绕智能评价和智能社会治理两大主题,进一步拓展研究维度和深度、完善实验场景建设,搭建更加真实和可控的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环境,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智能技术在治理领域的应用模式和机制。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基地特色和优势,不断深化研究,推动智能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下一篇

澎湃新闻|AI发展的终极意义是倒逼人类重新认识自己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