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表明,语言文学的不同研究领域对评价标准和指标的使用及其优先级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可能源于语言文学领域的特性,另一方面则与研究目标的不同属性相关。因此,研究评估应根据领域特性和研究目标进行规划。
从研究评估的角度来看,研究的主要阶段包括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正如本研究结果所示,评估方法会随着研究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当目标发生变化时,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也随之改变,这需要调整评估方法。例如,在面向特定受众的学术环境中,基于引用的指标更为重要;但在大众化的公共空间中,研究成果在文化中心的应用及其是否被大众媒体接受则更为关键。
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目标和对象的改变,评价标准也应随之调整。发布和分享研究成果有多种形式,不应一概而论。目标、产出、标准三个方面必须保持一致,才能实现预期效果。目前,研究人员往往注重研究影响的易记录性,但若在评估中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并明确优先级,将能够鼓励和引导研究人员从事他们感兴趣且更具多样性的研究,因为他们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并有助于职业晋升。
“科学生产和知识基础的推广”的目标与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基础研究、思想生成、创新、自由思考、提出原创性思想、创造力培养、话语构建与领域拓展,以及理论的形成或制定。这些都是推动科学进步和扩展知识边界的关键因素,有助于科学知识的增长。如果将这些目标作为研究的宗旨,那么从学术影响的角度评估研究成果将成为首要任务。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都应保证其内容的质量,以在学术上产生实质性影响。同时,高质量的研究内容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向社会和文化领域传播。面向学术受众的写作结构则能够提升研究成果的可接受度,并使其在网络环境中发挥作用,从而带来经济影响。
“对社会问题的适用性和响应能力”的目标与方法包括应用研究,重点关注解决特定问题及其在经济、科学、文化、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实际应用,将科学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以解决社会需求。语言文学的实际应用、科学意识的环境应用,以及服务社会的行动主义也属此类。如果研究成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那么应期待其产生社会影响,并将社会影响作为优先评估事项。在网络环境中发布具有广泛普及性和文化影响力的内容,有助于推广研究发现。采用适当的写作结构并在可靠且易于获取的平台上发布应用研究,将为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以及创造收益奠定基础。
“文学创作/创意文学”是指受到艺术与文学情感的启发,在诠释人类和社会世界时,以满足审美需求为目标并弘扬价值。与前述两种目标不同,这一目标更具普遍性,适用于人文学科的所有领域。文学创作/创意文学的方法特定于语言文学领域,并且可以作为对前两种方法的有力补充。根据专家意见,文学创作/创意文学的呈现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与非小说)及戏剧文学等,评估时应优先考虑其文化影响。其次,研究成果的内容和创建、展示及发布的平台也被认为是重要的,可能会产生社会影响。在网络环境中,通过规范的写作、分享与发布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带来学术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研究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各评价标准之间相互影响、彼此补充。单一标准无法全面涵盖研究的所有方面,因此应避免单一使用某一标准,而是通过多重标准互补的方式进行评估。
人文学科的影响已超越了单纯的学术层面,扩展至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领域。从所获得的标准与指标可以看出,人文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已超越对学术环境的依赖,逐渐转向在更广泛的层面产生影响。这为人文学科在社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表明了加快研究评估转型的必要性。换句话说,研究成果的发布固然重要,但更应关注其应用与有效性,以提升社会福祉。因此,根据每个领域的特性与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的受益者之一是政策制定者,他们可以参考研究结果,采用新的决策方法并制定评估人文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政策。将影响力作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研究评估体系中引发了重大变革。要构建影响力话语并理解其重要性,一方面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影响力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不断更新研究影响并改进不足之处来巩固影响力的地位。关注影响力既是研究的激励手段,也是优化措施,随着研究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研究的影响力和效率也会增强。若要保证影响力及其评估的稳定性,需要考虑更广泛的内在动机,并提升学者与之协调的能力。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如同过滤器,并非所有研究都能符合其要求,因此低质量的研究将被筛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这一机制能使人文学科的研究更加精准高效。
为了使这一机制更加切实可行,我们建议分领域评估研究成果,并为每项研究成果分配适当的标准和指标,确定每项指标的最大和最小限度,同时根据各研究机构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本土化调整。
简而言之,在评估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时,应考虑到科学产出及其评估标准需依据领域特性、研究方法和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本研究旨在引入多维度的研究成果评估标准,力求在改善语言文学领域视角、提升该学科及人文学科地位方面迈出前进一步。要实现评估观念的转变,需在微观和宏观层面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并推动新型评估方式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