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与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3年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研讨会于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致力于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来自全国学界、业界的相关学者及工作者70余人共聚一堂,围绕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开展了学习研讨。
会议现场
12月22日上午的开幕式环节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党委书记侯力强副教授主持。
侯力强主持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科睿唯安副总裁王利先后致辞。陈志敏校长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蕴含着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面临着重大挑战,高校需探索新时代学术评价,研究好、设计好、运用好评价“指挥棒”,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王利副总裁在致辞中表示,科睿唯安愿意提供世界一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与学界开展深度探讨合作,促进建立多维度、多视角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推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走向全世界。
陈志敏致辞 王利致辞
接下来是开幕式环节的第二项议程——2024年创新评价开放基金发布。首先,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赵星教授对2024年创新评价开放基金作介绍。该基金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与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旨在推进学术评价改革与治理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实践的探索,为国家“破五唯”后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贡献力量,支持中青年人才的发展,为评价领域的发展储备人才。随后,由赵星教授和王利副总裁分别代表基金发布机构,联合宣布2024年创新评价开放基金正式发布。
2024年创新评价开放基金发布
开幕式环节的第三项议程是举行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陈志敏副校长分别为基地的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任证书。
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由赵星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邀请到资深人文学者、学术评价专家、高校学科发展规划决策和管理者、高等教育研究咨询专家、学术评价数据基础设施供应商,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评价这一主题作精彩报告。
赵星主持
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陈思和教授作《人文学科需要有新的评价标准》的学术报告。陈思和教授指出,当前人文学科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标准过于数量化、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的问题,应该关注学术质量、思想深度,而非简单追求数量,以恢复学术本质。此外,学术评价标准的设定需要更加合理,避免过度侧重特定刊物和数量指标,以确保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陈思和作报告
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兼职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叶鹰教授作《文科作品评价》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主要围绕文科作品评价展开,强调对作者和作品的客观、有价值和共识性评价,提出了对标法的方法,通过历史对标、地域对标以及时期对标,解决文科评价的难题。报告强调,不应简单依赖数量指标,而是应注重代表作。
叶鹰作报告
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经济学院、大数据学院吴力波教授作《智能时代大学评价变革》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了智能时代大学评价的紧迫性,提倡构建多元参与的国情适应型教育评价体系。在智能时代,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构建评价模型,关注学科研究趋势、国际合作、科学学方法的应用。报告强调,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评价,对人才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兴命题,也将为学校提供创新方向。
吴力波作报告
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咨询顾问、高级研究员杨其祥博士作《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指标竞争力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软科的人文社科评价体系方法——从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科研平台维度出发,构建人文社科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然后对软科2023年“中国大学文科实力评级结果”进行深入解读。
杨其祥作报告
科睿唯安大学与政府事业部、中国区大客户业务合作部王炜总监作《文献数据视角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从科研分析指标、人文社科发展特点、打破学科边界、全球人文社科中国显示度和人文社科评价五个角度,梳理了文献视角下的全球人文社科发展脉络。报告强调,人文社科评价需要体现人文社科特点,创新评价手段,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关系,关注预印本、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趋势。
王炜作报告
会议尾声,赵星教授进行总结并对各位与会专家、同仁及本次会议的主办方表示感谢。本次研讨会聚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评价,为探索与形成更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与建议,促进了思想的跨界交流和深度碰撞。与此同时,“2024年创新评价开放基金” 热忱欢迎有关领域的国际国内科研人员与实践者进行申报与合作研究,集结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创新发展。
会议合影
文:刘婷 王译晗